后綴-ese來源于古法語-eis (現(xiàn)代法語-ois, -ais)或拉丁語 -ensem, -ensis,后綴-ese既可以作名詞后綴,也可以作形容詞后綴,放在專有名詞后面,表示“國民”、“國語”,當(dāng)它加在人名或其他名詞上,表示一種特殊的語言,常含有“仿佛不是英語”,即帶有輕蔑的意味。它的兩大含義如下: 同綴詞: 一、[形容詞兼名詞后綴] 表示“某國的、某地的、某國或某地的人及語言”。 1.Chinese 中國的(人),漢語 2.Japanese 日本的(人),日語 3.Vietnamese 越南的(人、語) 4.Burmese 緬甸的(人、語) 5.Maltese 馬耳他的(人、語) 6.Cantonese 廣州的(人、語) 7.Viennese 維也納的(人) 8.Congolese 剛果的(人、語) 9.Milanese 米蘭的(人) 10.Siamese 暹羅的(人、語) 11.Portuguese 葡萄牙的(人、語) 二、[名詞后綴] 表示某派(或某種)的文體,文風(fēng)或語言。 1.translationese [trans- 傳輸,傳送 + lat = to carry + -ion 名詞后綴 + -ese 名詞后綴 →通過傳送轉(zhuǎn)換后,帶來的→我們把英語譯成漢語后,就是把英語通過軟件傳送出去,然后,把英語的漢語意思帶回來] n.翻譯文本 2.officialese 公文體 3.academese 學(xué)院派文體 4.journalese 新聞文體 5.Americanese 美國英語 6.telegraphese 電報文體 7.childrenese 兒童語言 8.computerese 計算機語言 9.educationese 教育界術(shù)語 10.televisionese 電視術(shù)語 11.bureaucratese 官腔 12.legalese 法律術(shù)語